新形势下我国炼油化工行业转型发展路径与中国石油技术创新实践

   日期:2023-08-09     浏览:265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炼油、乙烯产能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化大国,但要实现炼化强国的目标,仍面临宏观环境不
 随着我国炼油、乙烯产能快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化大国,但要实现炼化强国的目标,仍面临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绿色低碳发展迫切、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间技术融合更加深入等挑战,迫切需要加快炼化行业转型发展。在“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炼化行业应重点围绕原料端、生产端和产品端,向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并以2030年碳达峰为分界线,践行各有侧重的转型发展路径。碳达峰前,转型发展着重实施源头低碳、过程减碳、终端固碳增化增特增材,开展技术试验示范。碳达峰后,着力低碳新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炼化生产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零碳/零排放工厂成为可能。以中国石油为例介绍了作为国内炼化行业主力军的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实践,在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引领下,持续围绕全产业链开展创新实践,原料端、产品端、过程技术创新取得了系列成果,有效支撑了公司炼化业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炼化行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新材料

 

1 炼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与此同时,全球高端产业链竞争加剧,“产业链重构”“脱钩断链”影响经济全球化,全球科技交流和贸易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实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战略,也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已至,统筹能源安全和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

 

1.1 低碳发展刻不容缓

自2020年9月我国确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明确了低碳发展的刚性要求。2022年,我国原油加工CO2排放量约为2.2×108t,乙烯和芳烃排放约为1.1×108t,约占我国石化化工行业CO2排放量30%,占我国CO2排放总量3%左右。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随着行业持续发展,2029年石化行业碳排放预计将达到12.34×108t的峰值。《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方案的陆续出台,都对炼化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炼化行业面临低碳发展的巨大压力。

 

1.2 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炼油能力达到9.2×108t,全年原油加工量6.76×108t,开工率仅为73.5%,产能过剩加剧。据公安部门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约占汽车保有量的4.1%,预计2030年,该占比将提升到20%。随着交通领域电动化的深入推进,汽柴油等车用燃油需求将在2025年左右达峰。其中,汽油2025年前后达到约1.6×108t峰值;柴油已进入峰值平台期,2025年将降至1.5×108t。航空煤油持续较快增长,2035年为0.8×108t左右;船用燃料油稳步增长,2035年增至3600×104t。润滑油、特种沥青、石蜡、针状焦、碳纤维、碳负极材料等炼油特色产品需求仍保持稳定增长。

石化原料在石油消费结构中占比将从2022年的21%提升到2030年的27%、2050年的50%以上。“十四五”期间,大宗石化产品产能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化工新材料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化工新材料消费量将由2021年的3830×104t增至5700×104t,自给率为75%(图1)。炼油生产的重心将逐渐从提供能源保障生产运输燃料,向提供更多的化工原料和材料、更清洁的能源和炼油特色产品转变。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